被“歧视”的两大交通工具 有一个正在翻身

我们的交通工具从马匹、N人大轿、马车,变成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工具却被“歧视”了。
一个是皮卡,一个是摩托车。

皮卡解禁,皮卡进城,近几年的呼声很高,而皮卡确实已经走在翻身的路上。
进城限制,一直是皮卡消费的痛点。因为多用作工具车,拉货是家常便饭,难免存在货物超高、掉东西等隐患,且对城区道路带来更重的负担,以及增加维护成本,甚至被当作影响市容的存在。
另外,皮卡多为柴油车型,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更是被带着有色眼镜进行审视。噪音大、不环保,想进城?难!

此外,被定义成货车类的皮卡在限速、喷字、贴反光条等等方面,受到了特殊的照顾。
工具车的帽子,不完全是咱老百姓给扣的。
对于皮卡的认知,多数人都会冠以“工具车”的标签,毕竟市政管理、工程建设等等的工作车就是皮卡。总是以这样的形象示人,那工具车的标签准是没跑了。

其实,国家就是这样定义的。车型分类标准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虽然有过几次修订,但皮卡仍然属于轻型货车(N1类)类别。直到分界点2018年,皮卡终于有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多用途货车。
也就是说皮卡和普通货车分开管理,最直白的体现就是不用喷字、贴反光条了!
早在2016年,国家就决定在辽宁、河北、云南、河南这几个省份开展放宽皮卡进城限制,这是皮卡多年来被“歧视”的转折点!随后陆续有省市宣布对皮卡解禁,前景是一片向好,相关部门也在督促着全面取消皮卡进城限制工作的推进。

当然,皮卡进城不受限不等于完全胜利,毕竟皮卡的车型分类还是属于多用途货车,而不是乘用车。
这些年,有品牌在皮卡乘用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这不等于说该皮卡就属于乘用车了,只是乘用化而已,本质上还是多用途货车!

灵活、便利是摩托车的优势,可是不少地区直接给禁了!
当年北京限摩令实施后,各级城市纷纷效仿,掀起了全国禁摩限摩的浪潮。让很多摩友放弃了摩托梦想,即使人有本、车有证!

早期中国的出行工具靠的就是摩托车,便捷且低能耗,道路通行率高,占用面积又小,优点不应该被埋没。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摩托越来越受排挤,看现在作为替代的电动车,也受到了限制。

噪音大、不环保、不安全等罪名被安在摩托车上,在很多城市的路权被无情剥夺。当然,不否认有不少摩托驾驶员的随意性高、见缝插针,更有飞车党、超载现象,无视交通规则,扰乱交通秩序等,带来了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交通安全问题。
中国摩托车管理难,现状使得“禁摩限电”是不争的事实。有人会说国外摩托车氛围多好,学学人家的管理,但是国情、现状不同,因地制宜才是良策。
至于一刀切是好还是耍流氓,相信大家能吵个底朝天~

就目前来看,摩托车要像皮卡那样翻身,还是很难的!
2018年10月深圳交管局发布了《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禁止摩托车在我市部分道路行驶的通告》的征求意见和采纳说明,让人以为深圳要开始解除禁摩了……
然而蜀黍表示:禁摩管理政策将继续实施,暂不考虑解禁!
2018年底,广州也发表了公开征求《广东省公安厅关于开展摩托车“带牌销售”试点工作的通知》意见的公告。同样让人以为摩托要解禁,其实人家说的是带牌销售,和无牌摩托说拜拜,注意带牌销售≠取消禁摩。

到了今天,对当年一刀切的禁摩令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重新讨论了?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有消息称人大代表李书福的提案中有这么一项:《适度放开“禁限摩”科学规划城市摩托车行驶》,放宽摩托车政策,外卖、快递等营运车挂专用车牌。
未来摩托车是否会一直在“歧视”中度过,李书福代表的提议或许会成为一个转折点~
皮卡已在翻身的路上,摩托车的未来还扑朔迷离,相信随着现状、国情的改变,以及大家素质、安全意识的提升,“禁摩”会被重新审视!